您好,欢迎来到399医药百科平台
暗鳞鳞毛蕨
本词条由 钟大叔 编辑发布

暗鳞鳞毛蕨(学名:Dryopteris atrata)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下的一个种,植株高50-60cm,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,东到台湾,西南达西藏,北至甘肃。

词条类别

药材百科

拼音注音

àn Lín Lín Máo Jué

英文名

Dark-scale Wood Fern

归经

肝、肾、大肠三经

性味

苦;寒

拉丁学名

Dryopteris atrata
特别提示: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

目录

    简介

    暗鳞鳞毛蕨(学名:Dryopteris atrata)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下的一个种,植株高50-60cm,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,东到台湾,西南达西藏,北至甘肃。
    暗鳞鳞毛蕨暗鳞鳞毛蕨

    出处

    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鳞鳞毛蕨科植物暗鳞鳞毛蕨的根茎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opteris cycadina (Franch.et Sav.)C.Chr.[Aspidium cycadinum Franch.et Sav.;D.atrata(Wall.)Ching]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叶及杂质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500m的山坡林下或溪沟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,东到台湾、西南达西藏,西北至陕西秦岭地区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株高50-60cm。根茎短而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褐棕色、阔披针形大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25-35cm,沉禾秆色,向上连同叶轴密被黑褐色、长钻形鳞片;叶片纸质,披针形或阔披针形,长达30cm,中部宽约15cm,先端急缩狭成尾状渐尖并为羽裂,基部稍变狭,一回羽状;羽片长披针形,中部的长8-12cm,宽1.2-1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浅裂,下部数对羽片渐缩短;中脉羽状,侧脉单一,两面明显。孢子囊群圆形,背生于小脉上部,在中脉两侧排成不整齐的1-2行;囊群盖圆肾形,棕色。

    归经

    肝、肾、大肠三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凉血止血;驱虫。主功能性子宫出血;蛔虫病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、驱除蛔虫。

    摘录

    《中华本草》
   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© 2024 399医药百科

   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,请通过邮箱szmisz@foxmail.com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。

    本站所有文本、信息、视频文件等,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,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,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、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