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399医药百科平台
埃蕾
本词条由 钟大叔 编辑发布

别名:麦氏埃蕾,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、西北、华南沿海地区、华东、华北等地,生长于海拔50米至2,200米的地区,多生长于水边、草地、沙滩地、潮湿的田野或海边。

词条类别

药材百科

拼音注音

āi Lěi

出处
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
性味

苦;性寒
特别提示: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

目录

    简介

    别名:麦氏埃蕾,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、西北、华南沿海地区、华东、华北等地,生长于海拔50米至2,200米的地区,多生长于水边、草地、沙滩地、潮湿的田野或海边。
    埃蕾埃蕾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百金花的带花全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ntaurium pulchellum Druce var.al-taicum (Griseb.)Kitag.et Hara[Erythraea ramosissima var.al-taica Griseb.;Centaurium meyeri(Bunge)Druce] 采收和储藏:开花时采时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2200m的潮湿荒地或滩地水旁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及华南等沿海地区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全株光滑无毛。茎直立,近四棱形,多分枝。叶对生;无柄;基部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-16mm,宽3-6mm,先端钝尖,上部叶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尖,似苞叶状,长6-13mm,宽2-4mm;具3出脉。花多数,排列成疏散的二歧式聚伞花序,具细长梗;花萼5深裂,裂片钻形,中脉在背面高高突起呈脊状;花冠漏斗形,白色或粉红色,长1.5cm,花冠筒部狭长,先端5裂,裂片短,长椭圆形,长2.7-3.2mm;雄蕊5,稍外露,着生于花冠喉部,花丝短,线形,长约2mm,花药长圆形,卷作螺旋形;子房上位,2室,椭圆形,长7-长7.5-9mm,花柱宿存。种子球形,黑褐色,表面有浅蜂窝状网隙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主肝炎;胆囊炎;头痛发热;牙痛;扁桃体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。

    摘录

    《中华本草》

    标签

    药材  中药  
   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© 2024 399医药百科

   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,请通过邮箱szmisz@foxmail.com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。

    本站所有文本、信息、视频文件等,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,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,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、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