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蚕豆,中药材名。别名佛豆,胡豆,南豆,夏豆,罗汉豆,川豆等。为豆科植物蚕豆(ViciafabaL.)的种子。
词条类别
英文名
功效作用
给药途径

目录
简介
名称
来源及加工
储藏技术
储藏特性
蚕豆储藏的特性是,虫害严重豆粒易变色。
虫害主要是豆象,包括蚕豆象和绿豆象,这种虫分布很广,被害率最高的可以达到90%以上。一颗豆粒中往往有数头害虫,蚕豆被吃成多个孔洞,被害的蚕豆发芽率降低,色泽品质变差,究其原因是防治不利的缘故。
蚕豆在保管期间豆粒会变色。一般认为是蚕豆皮内有酚物质和多元酚氧化酶缘故。正常的蚕豆一般为青绿色或乳白色,在保管过程中,皮色往往逐渐变为淡褐色、褐色、深褐色或黑色。高温高水分能使氧化酶的活性加强,促进了氧化反应,加剧了变色过程。据实际观察,蚕豆在高温季节变色多,低温季节变色少,通常经过一个夏季储藏,变色粒便会显著增加,有时变色粒高达40%-50%;水分在11%-12%的一般变色较少,水分在13%以下的变色粒较多;在同一处储藏,受日光照射的部位比没有受日光照射的部位,其变色粒要多15%以上,粮堆上层变色程度重于其他部位。
储藏技术
蚕豆晒干后,然后利用干砂或谷糠等拌和,再进行密闭低温储藏是较好的办法,这种方法使蚕豆相对处在干燥、低温、黑暗和隔离外部空气的条件下,有防止豆粒变色和抑制害虫发生的作用。主要有以下3种密闭方法。
1、夹砂储藏
先将仓房消毒,仓底用洁净无虫的干稻壳和席子铺垫,取除去石粒的干砂和蚕豆,分别在阳光下曝晒,使温度达到50度左右,蚕豆水分降到12%,稍凉后即可入仓。入仓时蚕豆每层装入20厘米深度后,即压盖砂子10厘米,最后用砂压顶密闭。使用这种方法储藏豆种,直到播种时无虫、无霉、无变色。
2、拌糠壳储藏
当蚕豆水分晒到12%以下后,用干燥的谷糠或麦壳一筐豆两筐糠壳的比例,将蚕豆与糠壳混匀拌合,最后在顶上再加盖30厘米左右的糠壳密闭储藏。
3、豆糠夹层储藏
仓底先平垫30-40厘米的干燥谷糠,倒上10厘米厚一层晒干的蚕豆,再盖上3-5厘米的谷糠,如此反复操作,最后再在蚕豆上压盖30厘米左右谷糠密闭储藏。
另外,在蚕豆象为害严重地区,应抓紧入仓后的虫害防治,在于是蚕豆入仓后,应尽早利用磷化铝进行熏蒸杀虫,避免豆象继续在豆内为害。
常见病虫害
蚕豆的病虫害防治,除了选用抗病品种,合理密植和整枝,搞好防旱排渍,增施磷钾肥,增强蚕豆抗性外,药剂防治也是很必要的。
1、赤斑病:叶片上先生出赤色小点,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严重时各部位均变成黑色、枯腐。茎杆内壁有黑色菌核。药剂防治:在发病初期,喷施1:2:100的波尔多液。以后,每隔10天,喷50%多菌灵500倍液1次,连喷2-3次。实践证明:初期喷波尔多液比喷多菌灵好。以后喷多菌灵,防效又高于波尔多液。
2、锈病:叶片上出现锈斑,直至叶片干枯。严重时植株全部枯死。药剂防治:可用15%粉锈宁50克,对水50-60千克喷施。每亩用药液40-60千克。施药后20天左右,再喷药1次。要注意在早期及时施药,否则,防效不佳。
3、枯萎病:主要是根部发病变黑,主根短小,侧根少,叶色变黄,植株呈蔫萎状,顶部茎叶萎垂。药剂防治:在发病初期可用50%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施根部。用药2-3次,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4、蚕豆象:以幼虫钻进蚕豆籽实中危害。致使籽实食味变苦,重量减轻,引起减产,质量变差。药剂防治:在蚕豆初花期至盛花期每亩用速灭杀丁20毫升对水60千克喷雾毒杀成虫。7天后再喷1次,效果良好。在蚕豆终花期,喷施40%乐果1000倍液,毒杀幼虫,也有良好效果。
一年生草本;茎直立,无毛,高30—180厘米。羽状复叶有小叶1—3对,顶端卷须不发达而为针状;托叶大,半箭头状。花1至数朵,腋生在极短的总花梗上;花白色带红,有紫色的斑块;萼钟形,萼齿5,披针形。荚果大而肥厚;种子卵圆形,略扁。花果期4-5月。
5、蚕豆根腐病
真菌性病害,喜高温多湿环境,云南省发病较普遍,一般在开花期发病。主要为害根及茎基部,引起全株枯萎。
症状:受害植株主根和茎基部初生水渍状斑,后发黑腐烂,侧根枯朽,皮层易脱落,烂根表面有致密的白色雪层,是病菌的菌丝体,似鼠粪状黑色颗粒,这是病菌的菌核。后期病茎水分蒸发,病部干枯变灰白,表皮破裂如麻丝,内部有时也有鼠粪状黑色颗粒。
流行规律:病菌可在种子上存活或传带,种子带菌率1.2%~14.2%,且主要在种子表面经种皮传播。此外,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,都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。该病发病程度与土壤含水量有关。在地下水位高或田间积水时,田间持水量高于92%发病最重,地势高的田块发病轻;精耕细作及在冬季实行蚕豆、小麦、油菜轮作的田块发病轻。年度间的差异与气象条件相关,播种时遇有阴雨连绵的年份,死苗严重。
防治方法:(1)加强田间管理。干旱时及时灌水;多雨时及时排水、排渍;合理轮作,不偏施氮肥;合理密植,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,提高植株的抗病力,减轻病害。在播种时,每亩用浓度为50%的多菌灵150克拌细土盖种。(2)药剂防治。苗期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,或用70%托布津800~1500倍液,或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。
增产技术
去主茎 适时将主茎除去,使养分集中供给冬前分生的次生茎,促进蚕豆次生茎第2年开花、多结果。去主茎的时间要在元月初,方法是:用刀从主茎离地10厘米处割下,最迟要在元月中旬结束这项工作。
去无效枝 蚕豆在立春后发生的分枝很少开花,即使开花,也易形成华而不实,而且与年前发生的有效枝争光、争水、争肥。因此,在3月份的蚕豆初花期,将这些小分枝、细嫩分枝除去,促进蚕豆集中用肥,利于增产。
摘顶心 蚕豆的花是侧生的短总状花序,开花时间长达20-30天。在开花结荚时,养分不能集中供给开花结荚的需要,常导致落花、落荚,分枝顶部多形成不孕花,因此,后期适时摘除顶心能控制植株生长,提高产量。此项操作尤在4月10日前后进行为宜。另外,在运用上述技术时,要根据植株生长生育情况灵活掌握。在去主茎、去无效枝时要选在晴天进行,而且动作要轻。